HI~歡迎來到數造云打印平臺!
近年來,隨著技術的不斷發(fā)展成熟,3D打印在考古領域的應用程度正不斷加深,世界各國的考古學家開始將3D打印技術用于文物復原和修復,這使得許多珍貴的文物得以重現。
圖源:baidu.com
文物作為人類在歷史發(fā)展過程中留下來的遺物、遺跡,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體現。通過挖掘和分析文物,考古工作者能夠從遠古時期遺留下來的蛛絲馬跡中,追溯過去曾經發(fā)生的事情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很多珍貴的文物已經變得面目全非,如何更好的保存文物、傳承人類文明,成為了新時代考古工作者所必須面對的問題。
3D打印作為21世紀具有顛覆性的技術之一,其在文物保護等領域的潛在價值正逐漸被挖掘出來,一些考古工作者開始嘗試著將3D打印技術用于文物復制、殘缺文物修復以及文物碎片的拼接等方面,并身體力行的加快文物修復進程,使珍貴的文物能夠長久留存。
為獲取關于文物的準確數據,使珍貴文物的風采神韻得以代代流傳,我國大力支持博物館數字化建設事業(yè),很多博物館與文物修復工作者已經開始利用3D打印與3D掃描技術,讓支離破碎的文物“起死回生”,重現光彩。
除了通過博古館數字化來保存珍貴文物外,一些科研院所也開始采用3D打印技術進行文物復制,以此保留珍貴文物的歷史原貌。例如,云岡石窟研究院聯(lián)合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文物數字化團隊,前后歷時兩年,實現了云岡石窟第三窟1∶1的還原。使用3D打印技術實施文物復制工程后,窟內氣勢宏大、雕刻精美的造像和完整的石窟形制都得以存留,石窟歷經千年風化的痕跡也得以還原,真是令人嘆為觀止!
與此同時,一些旅游景區(qū)文物保護機構也積極引進3D打印技術進行文物修復。2014年,重慶大足石刻景區(qū)就引入3D打印技術進行千手觀音像的修復。利用3D激光掃描獲得雕像的相關數據后,按1:3的比例可以打印出雕像的模型。借助模型對雕像頭部傾斜狀況、眼部神態(tài)等進行修復,將會使整個雕像更加生動傳神。
其實,除了國家文物保護部門和旅游景區(qū)文物保護機構外,國內一些3D打印企業(yè)也不斷提升技術水平,在文物修復方面做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。今年5月,國產3D打印機知名品牌創(chuàng)想三維,用3D打印技術再現了三星堆金面罩人頭像。運用3D打印技術,曾經輝煌卻沉睡數千年的青銅文明得以再現,人們對華夏青器的了解也加深了許多。
與傳統(tǒng)方式相比,利用3D打印技術修復文物,往往能夠實現無損、快速、精確的良好效果,用時較短且還原度較高。在復制珍貴文物時,首先利用3D掃描對文物進行數字化重建并構建文物真實的三維模型,然后通過3D打印機將模型打印出來,最后再對復制文物進行包括表面上色、紋飾加工等在內的后期處理。在整個3D打印文物修復過程中,因人為碰觸而造成文物二次損傷的概率較低,且文物的藝術價值能最大限度地被復原,世人也能更深入地欣賞到古典文物之美。
眾所周知,雖然復原的文物、古建筑并不能完全替代被摧毀的文物和古建筑,但不可否認的是,3D打印技術為考古探索、文物鑒賞等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。采用3D打印技術后,一些獨一無二的珍貴文物得以重現,這為文化工作者探尋不同文明的淵源、了解不同文明的歷史脈絡提供了一種新的方式。
今后,隨著3D打印技術的不斷發(fā)展成熟,我國的考古研究和文物保護工作將進入新的歷史階段,更多精妙絕倫的文物將展現在世人面前。同時,將3D打印技術與物聯(lián)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相結合,加快建立文物及考古現場的數字模型,將促使整個文物修復事業(yè)取得豐碩的成果!
相關推薦
全部評論 0
暫無評論